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[投資] 分批進場不只是操作手法,還能讓你面對人性

攝影師:Johannes Plenio,連結:Pexels

這不只是個操作手法,透過分批進場,除了能讓你較有規律的投資,還能較坦然面對人性問題,讓你擁抱波動。這篇文不討論選股,針對的目標是長期向上的標的,如指數型 ETF。

近期較喜歡的做法是投資一檔股票會將資金分為 10 份,台股已有盤中交易,一次要投入的最少資金約在一萬五左右(避開最低手續費的問題),也就是說若你想投資一個商品,可以先準備到十五萬元。

第一份資金

別再想要買在低點了,何時是低點會因時間區間不同而有不同答案,此時的高點在兩年後來看可能或是低點,沒有答案的問題就別思考了,把心思著重在如何分批操作會比較值得,我屬於右側投資者,操作時機點會在反轉後,優點是較能順著趨勢走,較不會買到持續下跌的價位,缺點是有可能會遲遲等不到進場時機,所以有時候也會在未反轉前就投入第一份資金,投入之後你的心態會變的不一樣,因為你已經進場了,不再擔心一直看著股價上漲沒跟上,股價下跌時會覺得沒事因為只有投入一份資金,第一個人性問題在此獲得解決。

第二份到第五份資金

向上或向下加碼都是需要的,分批的好處就是讓你不重押在同個時間,股價向下時你有機會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,股價向上時加碼讓你的股數增加不會錯過漲勢,所以向上向下都需要有相對應的時機投入第二份到第五份的資金,套入你的買賣策略,我是右側投資者,股價反轉後才買;買到第五份資金時,代表你的基本持股已經完成,這份持股就當做地基穩定江山,除非你要轉換標的才會賣出,不然就一直保留,跟投入第一份資金時能解決的人性問題相同,只是本變大了。

第六份到第八份資金

同樣,將你的買賣策略套入,穩定的照著做不要想東想西,簡單永遠勝過複雜,因為你的買賣策略和分批進場都在進行中,沒什麼比這件事更好更強的了,你突如其來的神操作想法,還有擔心害怕的心情都放一旁,你已經有一半的資金投入了,好好控管操作讓資產慢慢變多就好,避免想法太多,我規定自己一週才能操作一次,這很難做到但做到的話能讓你的心情較平穩。在此區間有賺錢的話,還可以加入一個賣出條件,就是若市值已經超過資金的 80% 時,這代表已經漲夠多了,可以獲利了結一些,舉例來說,你預計投入 100 萬,你買到 50 萬時,這支股票的市值已經漲到 85% 了,那你可以賣出個 10% 讓市值來到 75%,用這樣的方式獲利入袋為安,這能讓你不會抱股抱過一座山,然後繼續執行你的買賣策略,下跌反轉時記得再買回;若此時有賠錢的話,可以思考一下你的進場計劃,不要太快把這三份資金全投入了,舉例來說:下跌 15% 再投入一份,這樣能確定下跌到 45% 時,你都還有資金能投入。

第九份到第十份資金

這兩份基本上是用在崩盤時的,這兩份資金不僅僅實質上讓你有後盾,心理也會感受到踏實,因為你的銀彈還沒用完,你知道崩盤時你還能加碼,這是很大的幫助,此時也需要好規劃這兩份資金使用的計劃,舉例來說:這支股票歷史下跌過 50%,那我就簡單把這兩份資金分成下跌 30% 和 50% 時要加碼用的,這麼一來,看著股價下跌時,你看到的不是崩潰,而是希望。


Reference:
只要懂零股 零股會幫你!盤中交易用一組數字14040解鎖手續費難題 | 夯翻鼠FQ62 股票投資
崩盤意思是什麼?想在股市崩盤時要能賺到錢,必須滿足3個條件
[投資] 2021 投資策略
Gooaye 股癌

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

[程式][投資] 查看多隻美股有被哪些 ETF 持有

QuoteInspector.com

ETFDB 裡面的 ETF Stock Exposure Tool 很好用,可以查出單一隻美股有被哪些 ETF 持有,但卻無法一次查出多隻美股有被哪些 ETF 持有,雖然 ETF Channel 有這個功能,但還是比較喜歡 ETFDB 的介面,於是我用 Python 做出了讓 ETFDB 能夠查看多隻美股有被哪些 ETF 持有的功能。

這功能算是我練習用的,請勿使用在商業行為,一天也不能使用太多次,否則會被擋掉,請小心服用 github

作法如下:

先將最後輸入的美股代號從 ETF Stock Exposure Tool 找出所有買進的 ETF,送出正確的 URL 後再利用這篇的方法,找出中間使用到多頁查詢的 request,再將多個 request 抓回來,這些資料是透過 json 儲存的,拿到 response 後將 ETF 的名稱抓出來

找到這些 ETF 後再逐一送出 request 去看他的持有股票,再將這些股票逐一比對你輸入的美股代號,就可以找出哪些 ETF 有持有你想查的多隻美股

執行範例:找出同時擁有 AAPL TSLA COST 的 ETF 是 ONEQ

US_ETFs_Exposure.py AAPL TSLA C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