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

[Podcast] 博音 EP186 訪問侯文詠

不知為何覺得這次訪問還蠻喜歡的,好像有些事情值得整理一下

成長並非單純地「變得更好、更厲害、更強」,有時更是因為累積了經驗和想法,能夠對過去的自己或發生的事情有新的看法或理解

相當有感,無論是大到人生觀或價值觀,小一點到職場,再小一點到玩個傳說對決,都很適用的想法

侯文詠在30歲前後擔任末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控制醫生,這讓他從「生命終點」的視角來看人生。他發現金錢、名氣、權力都不是最重要的,親密關係才是病人最放不下的

真的是如此,我覺得,認清你最重要的親密關係,從平常就開始好好守護,就算突然有個意外發生也不會有任何遺憾

金錢有時會限制想像,重要的是「不要去追錢,只有錢追著我」。把喜歡的事做好,並想辦法持續喜歡它

每天上班覺得累,只有發薪水那天才有短暫的快樂,是追錢的思維,試著改變一下,訓練心態把工作成喜歡的事,把喜歡的事做好,或許會有不同發展,或是換個不同工作

他強調金錢最大的用處是「買選擇權」,能讓你「有得選」,例如有能力拒絕不喜歡的百萬演講

就跟文憑的概念一樣,或許能讓你有機會了解更多事情,讓你知道未來其實有更多選擇;遇到問題時的思路也可以同樣套用,若這件事情做了能讓你有更多選擇的話,會是比較好的

要成為自己不討厭的大人,必須保留一小部分(如5%-10%)的時間,允許自己「沒效率、耍賴、耍廢」,去做自己喜歡的事,甚至只是嘗試沒去過的餐廳

效率至上的人,也不是做所有事都很有效率,而是做出沒效率的事情時會格外痛苦,試著平常就讓自己不要這麼有效率,或許會有不同的心態,這想法蠻不錯的

Reference

【#博音】EP186 | 誰要聊歡樂三國志啊!我只想聊怎麼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ft. 侯文詠


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

[書籍分享]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:懂得花錢,是最好的投資——理想人生的 9 大財務思維

 

書籍圖片:來自 Kobo
評分:★★★

書中重點在分享觀念,沒有太具體的做法,畢竟每個人情況都不同,有觀念應該更勝於做法。


看完最大的的收穫在於,對於退休有規劃的人,或許可以想得簡單一些,不要對自己太苛刻了,重點在於金錢是否能帶來較好的收獲,書中強調的是記憶複利,把錢花在美好的回憶是非常值得的,像是旅行。


下面也分享一些覺得不錯的段落


金錢的效用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

你享受體驗的能力,取決於你的經濟能力和你的健康,持續累責財富並不一定能為你帶來更多的體驗,因為無論你多有錢,日益惡化的健康狀況都會限制你享受某些體驗。健康衰退和財富增加的黃金交叉約為 45 歲。

遺產要給在較佳的時機

把錢給孩子的最佳時間是 26 ~ 35 歲之間,不會太早到他們會揮霍殆盡,也不會太晚到拿到這筆錢沒什麼感覺,能給在他們真的需要一筆錢的時候,會是較佳的時機,可能會是他們需要買房子或者是賺業的時候。

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

[投資] 投資決策重大改變

Photo by Pixabay

以後就只買 006208 QQQ

還是得面對一個投資上長久以來的問題,那就是最終我只想買 ETF 就好,若知道最終要這麼做,那為何不現在就這麼做呢?這樣可以讓我再花更少時間在投資上,關注個股有無出問題,真的要處置時還要考慮一次賣出或分批賣出,當時是賺還賠等等棘手的問題,實在還是會花太多時間了,而且重點是花時間下去研究,也不見得會有相對應的報酬,這時間花下去的投報率實在不高


再跟 Claude、Perplexity 和 ChatGPT 討論了一下長期投入和單筆投入的風險和選擇優缺後,大致歸納如下

  1. 長期來看約 2/3 的情況下,單筆投入的報酬率優於分批投入,而單筆投入的缺點是會在市場下跌時心理壓力較大;我目前在做再平衡的過程中,手上有很多現金時才做單筆投入,其他時間我只要確保我每月都能投錢進市場,仍是降低風險的作法,有長期投資 15~20 年的心理準備來說,心理壓力應該還行
  2. 選擇 6208 和 QQQ,缺點大概就是 6208 有很大比例是台積電,但 6208 本來就有汰弱留強的機制所以這點不擔心,QQQ 的缺點就是以科技業為主和波動大,我會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的話,也就是降低風險的做法,所以波動大的缺點應該還好
  3. 最後就是 QQQ 有匯率風險,這點倒是可以思考一下,若還是以生活在台灣主要使用台幣來思考的話,可以在這 20 年投資期間慢慢改變 QQQ 在資產裡的比重減少匯率風險,從 50% 每年大約減少 2.6 左右,到 20 年後剛好降到 0%

這個月會將 00878、中華電、合庫金、AAPLTSLAARKW 一次賣掉,然後把錢一次投入 006208 QQQ,接著就繼續每月持續定期定額

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

[投資] 2025 標的改變策略

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

決定了,把合庫金和中華電逐漸移出我的投資組合

原因與風險思考

其實這件事我已經思考了很久。雖然我每月只花一天處理投資決策,但這個問題常會讓我多花時間,因此,我決定在 2025 年將這件事想清楚並做好決策。

關於中華電和合庫金,自 2022 年起,我採用 "定期定額 + 再平衡" 的投資方式,主要目的是透過它們來領取穩定的股息。回顧過去的投資表現,這兩個標的在市場大漲大跌時都能保持小漲小跌,確實是一種穩定軍心的概念股,非常符合我保守的投資屬性。但隨著我逐漸理解到,退休後也可以透過賣股票來獲得現金,而不一定需要完全依賴股息收入,這讓我開始思考,是否還有必要繼續持有它們。

定期定額的確是一種平滑市場波動的策略,而當投資組合中再加入防守型標的時,這種平滑效果會更加明顯。但從 2021 年到現在,經歷了股市的起伏,再回頭檢視每年的投資報酬率,我發現其實不需要讓投資組合「這麼」平滑。我認為可以嘗試減少部分平滑因子,讓組合稍微承擔更多波動,同時追求更高的潛在報酬。再加上去年中,我已經開始逐步移出一些美股中風險較高的標的(link),這更加堅定了我進一步調整投資組合的想法。

所以,我決定把合庫金和中華電移出標的,最後會只留下 006208、00878、AAPL 和 QQQ

如何逐漸賣出

賺錢時,賣掉一份,同時也買一份本月要買的標的,讓資金轉換過去
賠錢時,因為我不想賠錢,繼續投入,讓虧損平滑一些,也能持續參與

Reference

[投資] 2022 年投資回顧與未來展望
[投資] 定期定額過程中改變投資標的